“一带一路”下的中国白酒国际化,这四关必须闯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2/10 14:53:02 浏览1218次 |
近年来,很多中国酒企都开始布局国际市场,但目前总体出口规模有限。如今,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利好影响下,白酒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要实现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真正具有国际化的思维,白酒业至少还要解决这四关。 第一关 中国白酒为什么值得喝
对于没有接触过白酒的消费者来说,除去价格因素外,对白酒健康价值的判断和感观体验的是中国白酒走出去的敲门砖。
在健康价值方面我们应该向国外红酒学习,国外红酒即使在中国市场,我们普通消费者都普遍认可红酒的健康价值,这也是红酒能够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而中国白酒的健康价值的传播度远远不够。
在这方面,中国白酒必须切实做好宣传力度和心理引导。因为消费者的体验一半是物质上的感觉,另一半是心理的感受。通过合理的引导,使“中国白酒值得喝”的概念潜移默化的扎根在消费者心中。
第二关 建立中国白酒产品特色
每一件成功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做“名片”,在这一方面,中国白酒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独特的中国文化,我们有世界上少可媲美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白酒能否走向国际化,并不在于我们的白酒和洋酒有多少相似之处,而更多的在于中国白酒是否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特色,我们的产品能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鲜明的“名片”。
邹记福共享酒架认为,虽然我们常讲中国白酒代表中国文化,但这个认知还很模糊,中国的白酒还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其实我们的工艺厚度和文化深度已经足可以和世界任何酒种媲美,中国白酒理应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但也不可过分依靠中国文化生存,依靠中国文化的品美知识最基本的生存之法,中国白酒还必须敢于和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融合,既带有中国特色,又能世界其他文化融合,这样更易于被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接受——正如肯德基与麦当劳,既保留自身特色,又迎合中国人的口味。
第三关 市场定位应要准确
产品和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取决于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认可的广泛程度。对于酒类产品这样文化背景强烈,与消费方式、生活理念、饮食习惯密切的产品更是如此。中国白酒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应以主流社会认知为目标,而不应限于一种文化和社会层次的范围之内。
第四关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外合作机制
中国白酒走向国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更需要行业组织的协调与推动,加快建立中国白酒走出去的联动机制。
搭建标准、文化、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行业协会等多部门参与的平台,整合国际贸易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使用国家鼓励中国制造与中国产品走出去的政策保障、法规支撑、经费支持等条件。
为此,我们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白酒的整体“出海”,国外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播正在全球不断深入,自然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白酒对于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 面对未来,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心态、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高度,构筑中国白酒在世界酒文化中的优势,树立中国白酒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