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这首改编自《好想你》的拼多多广告神曲洗脑三年了,伴随而来的是拼多多的业绩神话,将一众电商甩在身后。
今年七月份拼多多正式上市,可以跟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一较高下”。
但是自拼多多成立以来,消费者和舆论对拼多多平台上假货的批评一直存在,并不是上市后才有。可这种批评似乎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拼多多CEO还辩称:“淘宝吃过的苦,拼多多都躲不过。”言外之意很明显。
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应有的态度,既然问题存在,就应该去面对。
我国电商过去深受假冒伪劣的指控,但后来很多电商意识到了问题,开始了有意识地治理,重塑电商的形象,集体向假货开战,正是这种努力,使电商摆脱了假货的原罪。然而拼多多没有意识到,商品可以低价,平台商誉不能廉价。
拼多多的营销优势是有的,拼多多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拼多多发展至今不过短短3年,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需求,物美价廉是现在大众消费的重要点。
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未达到可以随心所欲消费或较高消费,价格低廉的商品占据着庞大的消费市场。
拼多多用户大可以在拼多多平台上用低廉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但是这些需要的商品是不是用户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
拼多多虽然迅速复制了电商的模式,精准定位了消费者,获得了市场份额,但急于变现,没有在制度和规范上跟上,留下了很多隐患患。
在拼多多上,想成为商家很简单,不需要审核。大量的假货、山寨货蜂拥而入,以欺骗的手段赚取消费者的血汗。这对于整个社会心理的伤害是巨大的,难怪人们感叹:有了互联网,坏人更坏了。
作为后起的黑马,拼多多应该有后发优势。但拼多多似乎没有利用这种后发优势,而是生生地作成了后发劣势。
优秀的企业,懂得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是基于对自己品牌的珍视,对消费者的尊重,拼多多显然都没有做到。
不要让满心欢喜的消费者变成心怀郁闷的受害者!
拼多多到底是害了消费者,还是帮了消费者?
↑↑↑点击图片查看招商详情↑↑↑